
手機號碼: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F室
在現代建筑幕墻系統中,硅酮結構密封膠是至關重要的粘接材料,其性能老化直接影響建筑安全。傳統的檢測方法存在局限,而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為硅酮結構膠老化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硅酮結構膠及其老化影響
硅酮結構膠是一種以聚二甲基硅氧烷為主要成分,添加交聯劑、填料、增塑劑等助劑制成的高性能彈性密封粘結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幕墻系統的粘接和密封。它能夠在廣泛溫度范圍內保持彈性,承受結構位移和變形,確保建筑外圍護系統的氣密性和水密性。
然而,硅酮結構膠在服役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進行老化。研究表明,紫外輻照、水分、熱-機械應力等因素都會加速硅酮結構膠的老化進程。在輻照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水-紫外輻照比干紫外輻照對結構膠性能的影響更大,且光強越強溫度越高,結構膠老化越嚴重。
老化會導致硅酮結構膠的力學性能顯著下降,主要體現在最大強度、最大強度伸長率、硬度都發生明顯下降。這些性能變化會直接影響建筑幕墻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因此準確評價硅酮結構膠的老化程度至關重要。
傳統檢測方法的局限性
傳統的硅酮結構膠老化性能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力學性能測試(如粘結拉伸強度、伸長率、硬度等)和化學分析(如有機硅聚合物總量測定)。
這些方法雖然能夠反映老化后的性能變化,但存在明顯不足:它們大多需要破壞樣品,操作繁瑣耗時,且難以實現現場快速檢測和對材料內部微觀變化的精準表征。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原理與優勢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是一種快速無損的檢測技術,具有測試速度快、靈敏度高、無損、綠色等優點。該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檢測樣品中氫質子在磁場中的弛豫行為。
低場核磁共振儀通過特定脈沖序列(如反轉恢復IR序列、CPMG序列),同步測量氫質子的縱向弛豫時間(T1) 和橫向弛豫時間(T2)。T1反映氫質子與周圍環境的能量交換速度,T2反映氫質子間的相互作用速度。
在硅酮結構膠中,不同運動狀態的氫質子會產生不同的弛豫信號:
硬段(結晶段)中的氫質子運動受到束縛,弛豫時間較短;
軟段(非結晶段)中的氫質子運動相對自由,弛豫時間較長;
中間相的氫質子則處于兩者之間。
硬段比例的增加通常意味著材料交聯密度增大,表現為硬度提高但彈性下降,材料趨向脆化;而軟段比例的保持則意味著材料保持了良好的柔韌性和彈性恢復能力。
通過分析這些弛豫信號,研究人員可以獲取硅酮結構膠交聯密度、固化狀態和老化程度的詳細信息。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硅酮結構膠老化評價中具有獨-特優勢。它不僅能夠無損、快速地評估材料的老化狀態,還能提供傳統方法無法獲得的分子層面信息。
在建筑材料領域,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有望成為質量控制和產品研發的重要工具。通過優化膠黏劑的研制和固化工藝優化,生產企業可以開發出更加耐久的產品,延長建筑幕墻的安全使用壽命。